客服热线:0376-6269135

建筑行业节能木墙技术 完美匹配混凝土结构楼宇

2015-12-01 08:10:19浏览:183 评论:0 来源:中国珍珠岩网   
核心摘要: 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一大挑战。每年新增建筑都要求达到更高的绿色节能标准,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建筑节能科
       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一大挑战。每年新增建筑都要求达到更高的绿色节能标准,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建筑节能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应运而生,难免让行业决策者、地产开发商和建筑施工人员“雾里看花”踌躇不决。其实建筑减排和节能不单单是中国所面临的急迫问题,屋里看不清时,可以把眼光放到屋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就面临了相同的问题并找到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节能木墙的推广与应用便是好的例证。

       节能木墙系统是由规格材制作的木骨架外部覆盖墙面板,可在木骨架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隔热及隔声材料而构成的非承重墙体。这种墙体系统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非承重内外墙。特点是保温性较好,相对较薄的木结构外墙能够增加建筑室内使用面积约8%,提高建筑的保温节能性能约30%,还可以通过采用预制墙体构件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速度。这项技术在奥地利、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北美地区广泛应用于住宅或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建。

       预制化趋势

       预制化的节能木墙系统,能够完美匹配现有的混凝土结构楼宇而作为非承重内隔墙和外隔墙。2003年前后,在瑞典,木骨架组合墙体的市场份额曾占到多层住宅建筑的90%,荷兰占住宅建筑的50%左右。此项技术近几年也被加拿大用在多层住宅建筑中。

       墙材部品化既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加拿大节能木墙生产市场发育完善,构件、配件的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化市场非常完善,节能木墙主要构、配件在工厂里制作,能显著提高预制装配率。在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劳动力成本和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的优越性突出。

       技术先行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2014年,中国的总能耗约合24.7亿吨标准煤,建筑行业约占到总能耗的33%。提升能效尤其是建筑能效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建筑总能耗中,施工阶段能耗平均占22%,使用阶段能耗占78%。其中,住宅能耗约占3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宅能耗将持续增加。与混凝土或砖石结构建筑不同,节能木墙体系可在墙体龙骨搁栅空间内填充保温材料。因此,保温隔热效果好且成本低。木材的低热导性使木结构保温隔热率达到90%,而热桥损失仅为10%。为进一步提升节能性能,节能木墙还可以方便地加设额外的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

       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耐火和防潮是两项必须考量的首要指标,公众对于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的墙体系统存在疑虑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经过数十年的技术发展,节能木墙系统的耐火和防潮早已经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得解决,完全达到国家建筑规范要求的标准。 

       对于规范要求需达到一定耐火极限的轻型木结构墙体构件,其耐火方法主要为对构件采用包覆材料进行防火处理,对可燃的木构件进行难燃处理,以阻断火焰与木构件直接接触。传统的做法之一是在木龙骨之间添加保温隔热材料,并在其外面覆盖石膏板。实践中,采用何种保温隔热材料或者何种石膏板,则由构件所需达到的耐火极限决定。节能木墙系统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组装方法,来经济地达到1小时的耐火极限。

       防潮方面,通过加装先进的防雨幕墙系统,节能木墙能够在雨水排水引流、水蒸气蒸发、墙体系统通风干燥等方面达到极佳性能,确保墙体不会因为雨水或冷热空气交换而受到潮气侵蚀。

       规范标准完善

       作为一套成熟的墙体系统,节能木墙系统早在2005年便由原建设部发布出版的《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进行了规定。该规范适用于住宅建筑、办公楼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丁、戊类工业建筑的非承重墙体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同时节能木墙的消防安全要求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建筑高度不大于18米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办公建筑和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规定现行木骨架非承重内隔墙适用于房间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的7~18层普通住宅和高度为50米以下的办公楼中的房间隔墙。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轻质抹灰石膏砂浆专用70-90目玻化微珠

上一篇:

今年河北新增节能建筑3860万平方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zhenzhuyanorg@qq.com
 
0相关评论